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信自学院(产业学院)师生在红土会堂、信自楼126、信自楼235等多个会场集中收看大会盛况,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师生热议
万松 老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团委书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活动,既是对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英雄史诗的深情回望,更是向世界展现了民族复兴、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一是要做铭记历史的守望者,把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融入精神血脉,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二是要做强国有我的践行者,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工作本领,努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锋力量;三是要做和平未来的开创者,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用理性声音、文明行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昆工青年的时代担当。
刘海鹏 老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实验中心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
装备方队的新型战车、导弹等“大国重器”,在阳光下折射出科技强军的光芒。战士们脸上的坚毅与自信,传递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我真切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实力宣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阅兵仪式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未来的动员。我们见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更应接过先辈的旗帜,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专业领域里拼搏奋斗,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张勇丙 老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作为青年教师,我从阅兵中体会到一种“坚守与创新”的力量。强国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探索与突破。如今,我正从事东南亚多语言信息处理研究,这一领域不仅关乎前沿科技发展,更与国家在国际交流、区域合作中的战略需求紧密相连。当看到我国科技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我愈发坚定了科研的方向,努力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用自己的专业力量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我们要像受阅将士一样,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把科研成果作为“战果”,把人才培养作为“使命”,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和学校的召唤。
王晓飒 同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3级本科生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场阅兵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共青团学生干部,我将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参阅官兵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争当表率。我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服务同学的实际行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苏聪 同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级博士研究生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当镜头扫过信息化作战模块、无人装备方阵时,我内心的触动格外强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我深知,现代国防的 “硬实力”,早已离不开科技的 “软实力”支撑 —— 从精准导航系统的毫秒级定位,到战场数据的加密传输;从无人装备的智能协同,到国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每一项突破都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连。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实验室里调试算法、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夜:曾经以为 “科研” 只是个人学术追求,如今看着阅兵场上的科技成果,才真正明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分量——我们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成为守护国家安宁的 “数字铠甲”;我们探索的每一项技术,都应朝着 “国之所需” 的方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