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副教授 > 正文

杨德超

【来源:信自院网络与信息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8-24 】

基本信息

姓名

杨德超

系、部门

通信工程系

职称/职务

导师类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学位

博士

电子邮箱

154147782@qq.com

办公地点

信自楼307

研究方向

摩擦/压电纳米传感器设计开发、电子材料生长与器件制备、自驱动系统的信号处理与控制

个人情况简介

杨德超,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摩擦/压电传感器设计开发、各类电子材料的生长及功能电子器件制备、自驱动系统信号处理与控制等相关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项,主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90万元),参与省级纵向项目2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他引超过3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10篇,发表EI检索论文1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授权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人。

学习工作经历

2022.12-至今 昆明理工大学 专任教师

2014.2-2021.11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专任教师

2010.9-2013.12吉林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2007.9-2010.7 辽宁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2002.9-2006.7 辽宁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士

代表性成果

获奖情况

1、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

2、辽宁省第十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 人选

3、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4、2024年度 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教师

教学/科研项目

1、高性能异质结型ZnO基纳米发电器件的制备与关键技术研究,2023年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在研,主持

2、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在研,主持

3、新型压电-摩擦复合式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相关机理研究,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结题,主持

论文

1、Coil-Shap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ith One-Piece Design for Multiform Energy Harvesting and Self-Powered Sensors,Langmuir,2025.06

2、Enhancing trib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PVDF-based folded spring-typ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via heat-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and dielectric optimization for energy harvesting and self-powered sensing,J. Mater. Chem. C, 2025.08

3、Fabrication and piezoelectric analysis based on nanogrid architecture composed of ZnO ultrathin nanosheets grown on fiber paper substrates for wearable energy harvesting,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2024.03

4、Piezoelectric property comparison of twodimensional ZnO nanostructures for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RSC Adv.,2021.05

5、Improved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two‑dimensional ZnO nanodisks‑based flexible nanogengerators via ZnO/Spiro‑MeOTAD PN junction,J. Mater. Sci.: Mater. Electron.,2020.05

6、Simulation study on piez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dimensional ZnO Nanodisks,Micro&Nano Letters,2019.09

知识产权

1、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冰箱,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 2 2703563.0

2、课拓展式多功能只能控制终端软件,软件著作权,2019SR0153047

主讲课程

《科学计算基础》、《电子信息专业概论》、《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基础》

指导学生竞赛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