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 培养方案(2024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12-18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一、适用的二级学科:

适用于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二、学科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1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应用

2

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3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4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5

通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6

人工智能与现代通信

三、培养目标与定位

本学科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学术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3.应掌握信息与通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信息与通信领域的设计与开发问题;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适应国际化交流的基本要求;6.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教育工作、行政管理等工作。

四、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可实行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争取取得创造性成果。导师应关心硕士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情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过程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为主。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硕士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其科学研究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术

通识

素养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1

考试

必修5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考试

学术硕士综合英语

2

36

1

考试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1

-

2

-

选修2学分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1

-

2

-

学术

领域

核心课

学科前沿讲座

1

18

1

考试

必修1学分

矩阵论

3

54

2

考试

至少10学分

数理统计

3

54

2

考试

数字信号处理与现代谱分析

3

54

1

考试

信息论基础

2

36

1

考试

学科

方向

特色课

专业英语

1

24

2

考查

必修1学分

最优化理论及应用

2

36

1

考查

选修至少7学分

数字通信

2

36

1

考查

通信仿真技术

1

18

2

考查

无线通信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2

36

1

考查

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2

36

2

考查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2

36

2

考查

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

36

2

考查

DSP系统及其应用

2

36

2

考查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36

1

考查

学术活动(含创新创业教育)

0

要求参加10次以上讲座

学术道德教育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或课程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实验安全教育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实验室安全讲座》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补修课

通信原理

0

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必修2-5门本科学位课,不计学分。

微机原理